「搶唔搶到?」上星期二整個辦公室對筆者的問候不是早晨,而是關心我在實名制公售下,能否闖進賣飛系統搶購兩張 MIRROR演唱會 門票。望著無盡的「3,2,1,重新載入」,突然在一瞬間看見售票網商標,經過五分鐘的時間競賽,最終都能講聲:「紅館見!」
但近日的搶飛輪迴,及公司的抽獎營銷方式讓不少 MIRO 及前夫大喊「買唔落」。事源較早前的優先搶票,技術問題或數據顯示出真正開放公售的門票比內部及贊助商少,不少MIRO道出為何不能以實名制購買門票,以減低黃牛「坐地起價」的機會?
最終在康文署及 Makerville 的商討下,落實公售門票於實名制下,每個名字限購兩張門票;而新加的「MIRO特別場」,則每個會員只可購買一張門票。看似公平,但又是否能滿足所有人,填補各個「漏洞」呢?
先不講公售十二場合共三萬多張門票是否合理,購票過程讓 MIRO 們大感不滿的,是售票系統。據悉該系統每輪只開放約二百們使用者入內選購門票,以至當日每一小時約購去5%(即約1850張)的存貨量。當天無論上班一族、下課衝去網吧的學生、抑或為搶飛特意請大假到網吧的 MIRO 們也是場耐力場。「唔敢去廁所啊」「食飯都唔敢出去啊,萬一撞中購票系統我不在電腦前,那真是徒功無勞」,是的,為了兩張門票,有人花了十一小時在電腦手機前廢力戰爭,卻有人歡喜有人愁。
說實話,這場公售持久戰讓人身心疲累。筆者與朋友們也討論過,為何系統不能像外國一樣「一戰定生死」,以往的國際戰場可是半小時內就全部售完,三場的公售門票數量也與今次十二場的差不多。「要判我死刑就快吧,為什麼我要用十多個小時來換取失敗呢?」連鏡仔都紛紛上水出post,安撫大家經歷漫長的搶票歷程。
由5月初到6月中的搶票歷程,等待過程縱然心累,但 Makerville 母公司 HKT 的銷售方式及回應,則再引起一場連前夫大感失望的風波。上星期各HKT旗下的社交平台推出演唱會門票抽獎活動,得獎者需一次性附費購買其中一項服務,方可獲贈門票。
帖子一出當然引起不少負面聲音,令人無言的是客服一則「有愛就會抽」的留言。有MIRO認為,是否公司覺得不參與抽獎則不是粉絲?要一次性付上七千多元的費用換取一張門票,不少以「官方黃牛」及「最大黃牛」形容公司,覺得為何要以粉絲「支持 MIRROR」的心態加以捆綁式銷售,去為自己公司賺取營利?
亦有人覺得,其實抽中才要出錢,那抽下無妨,反正每個人都不相信自己的運氣,在眾多服務中挑選最合適自己,調整心態下又有人覺得,這是關於假值觀的問題。「有愛就會抽」,是否代表為愛可以出盡所有錢財為愛應援?再延伸至平日的宣傳問題,別的公司歌手藝人推出作品,公司自身都會制訂宣傳策略,推出大大小小不同類型的廣告。但 Makerville 則是 Fansclub或粉絲以個人名義為推出 Solo的成員做宣傳,由 IG廣告到大型戶外廣告,公司只負責推出前的teaser,及公布即將推出歌曲的前期宣傳。
由去年活躍的「前夫專頁」,群組管理員RC亦宣布因為公司是次的營銷手法,宣布關閉專頁。在前夫或各位家長的角度,或許一張二千元內的演唱會門票尚算合理,但要為「愛」付出多幾千元,又或者看見 floor plan 一大片黑海的心灰意冷,相信不止是鏡粉,連身邊的人都大感為何追星要咁慘。
「點解我要做鏡粉?」那數天在社交平台及言談中都不斷出現在筆者眼球之中,「個重點不是我有無愛,是我沒有錢。」粉絲聲討的是,公司讓大家不要幫襯黃牛,但聯合自家旗下的產業下,那筆款項與黃牛價無異。而在RC出 post 後的當晚,ViuTV 製作部副總裁,人稱「金生」金廣誠當晚致電RC,而RC亦誠實表達自己對演唱會門票一事的看法。RC也欣賞金生快速正視及主動聆聽問題。
當然,在實名制及金生主動致電一事,也要說 Makerville 的反應夠快,起碼及時安撫到部分粉絲。後天緊接的特別場會員限定購票又是一輪「戰爭」,今次是看著倒數7秒的購票頁面,祈願自己花了四百員的「MIRO 會藉」能發揮所長。問題天天都多,「心越急越煩問題越難拆」,香港演唱會的黃牛文化也是根深蒂固,網上的萬幾蚊一張門票也是有價有市,仍然不乏買家肯花上這筆錢。最後講個寧可信其有的搶票心得——記得當日上班去廁所時想著:「我返到位就見到Logo搶到飛」,結果一打開門看見電腦突然閃現購票網站 Logo。嗱一於做人要有信念,要多想象畫面則有機會心想事成。各位有登記的 MIRO 們,祝大家人人有飛,一起入場目睹鏡仔踏上紅館舞台吧!